夜晚

韌性創生―台、日震災社區重建論壇

黃秀卿 發佈於 2024-9-21 18:11:31 | 糾錯指正 | 列印 上一篇 下一篇


 
  【記者黃秀卿報導】921地震邁入25週年,隨著全球自然災害的不斷上演,震災的教訓與防災的準備依然是不容忽略的課題。在展望與回顧的時刻,新故鄉文教基金會9月21日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辦理「韌性創生―台、日震災社區重建論壇」,匯聚30位專家、NGO和政府代表,從台灣921大地震以及日本阪神、中越、311大地震等防災、重建歷程當中汲取經驗,以韌性創生的精神,開創可持續性的未來。
堅韌紀念石.jpg
開幕式由前考試院院長黃榮村首先致詞,他表示地震25年來,台灣與日本的重建交流一直未曾間斷,希望這樣的交流平台能夠延續,共同走向韌性創生的未來。
  
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服部崇致詞時提及,從1995年阪神地震、台灣921地震、中越地震、311地震到今年能登半島地震,台灣、日本兩地透過交流互助,已建立深厚的情感與信任關係,許多城鎮結為姊妹市,這是非常珍貴的。希望對於未來災難衍生的復興課題,可以繼續共同研究與面對,促進更多的交流。
  
暨大武東星校長則表示,暨大將結合社區在未來防災領域更加著力。
  
主辦單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說明,希望藉由論壇,將台日學界、地方工作者等加以連結,分享重建的工作經驗,並轉化為未來發展的新能量,同時也將這些珍貴成果傳承給新世代。
  
主辦單位特地準備一幅形似台灣的「堅韌紀念石」,致贈給日方代表,感謝日方對此次活動的支持,也祈願互助互伴的情誼延續。
開幕式大合影.jpg
  論壇分為四大主題:【韌性防災】、【韌性重建】、【韌性創生】、【後後重建】,進行6個場次的分享,不只包含台日過去重大災害重建的檢討與展望,也提出具前瞻性的思考與制度,並呈現台灣、日本、以及全球未來所將面對的挑戰與機會。
  在【韌性防災】單元,對於同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、地震活動頻繁的台灣及日本,災難的預防與減災措施,是勢必努力的方向。日本多年來關注南海海溝地震的防範與應對,包括海嘯避難對策的檢討、因交通中斷形成孤島的救災措施等,均值得可能受此地震波及的台灣關注,一起「迎戰巨震」。
  而災害發生時,年長者常成為弱勢族群或特殊需求者,台灣在地老化政策下的高齡防災,如何結合社區長照據點、年長者及青年人力,共構高齡防災網絡,是整體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。
  【韌性重建】單元,921大地震後,在地NGO、草根力量的興起,加上公部門一系列的應變措施,激盪出延續近30年的社造風潮,埔里鎮桃米社區、宜蘭海岸聚落活化案例、竹山紫南宮等組織,如何運用各自的優勢帶動區域整體發展?台灣的「制度韌性」在國家能力與公民社會參與下,又有什麼樣的契機?日本「1.17」希望之燈的推動,希望留住阪神地震的記憶,不只是追悼,更是地震防災意識的不斷提醒。
  【韌性創生】單元,日本311震後岩手縣大槌町在地音樂工作者推動「槌音計畫」,透過音樂讓孩子身心安定下來,海嘯奪不走他們的音樂夢,在地正實現用音樂重振家園的願景;石卷市在311震災中罹難者人數超過3200人,高居日本第一。在滿目瘡痍的家園,在地重建工作者擺脫固有硬體建設思維,以追求幸福感的行為方式,從街道巷弄、空間改造、藝術據點的建立做起,尋找自己的重建之路。台灣中寮鄉的阿嬤布工房到中寮工藝產業、魚池鄉震後的紅茶奇蹟,則從在地產業出發,在生活與土地中找到振興或可持續發展的契機。
  走過921地震二十五周年的【後後重建】時期,是前瞻未來的關鍵節點,農業/農村的活化則扮演重要角色。台灣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如何透過綠色保育標章,展開生態農業及農田生物多樣性行動?台灣農耕與農村政策,「以人為本」的鄉村政策3.0正在發酵,農村的多元價值日漸受到重視,如何在此利基下尋求突破?甚至與AI產業鏈做結合?……值得後續關注與實踐。

  在專題論壇之後,主辦單位接續於紙教堂辦理「堅韌」台日震後重建互助友好紀念雕塑揭幕以及「韌性新聲」921地震25周年紀念音樂會,透過系列紀念活動,凝聚台灣的情感與社會力,在論壇、樂音、藝術中,讓傷痕的遺跡轉為堅毅的印記,以創新思潮與實踐,為打造韌性台灣而前進。圖/業者提供


廣告刊登、新聞當事人、店家、地點、糾錯、指正、爆料、投訴、申訴請聯絡:Leecwstar@Gmail.com、0985-047899
回覆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

0關注

0粉絲

780新聞

熱門排行
官方社群

業採諮詢-台灣:

0985-047-899


業採諮詢-大陸:

131-2338-8257

Copyright © 2024 兩岸時報總社 圖 ‧ 文 版權所有、採訪供稿:Leecwstar@gmai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